2018年12月20日下午,馬來西亞華人學者、作家劉寶軍教授應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邀請,在社科樓C312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從20世紀早期中國名人在南洋的墨迹看與中國密不可分的關系”的講座。白麗芳副院長主持本場講座,金山教授及多名師生到場聆聽。
本講座伊始,劉教授便指出海南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南洋國家有着天然的親近。接着劉教授首先詳細介紹了馬來西亞華僑的人口比例和分布特點,并從地理、曆史等角度剖析了背後的原因。以20世紀早期中國名人在馬來西亞半島西部(包括新山,槟城,馬六甲等地)的墨迹為主線,劉教授還詳細介紹了南洋和中國密不可分的聯系以及南洋華僑在中國革命、發展和建設中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用一張張實地調研照片向師生展示了第一手寶貴資料,也給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教授認為,學習曆史方能以史為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做學術要有探究和實踐精神,于學術之有益者,雖遠必至。調研也是在和時間賽跑,許多曆史的見證人也在老去。此外,劉教授還指出,海南省要抓住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的曆史機遇,推動中國和東盟國家合作,利用海南獨有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在交流環節,師生都積極探讨了中國應如何與周邊國家保持親密關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等問題。金山院長指出,中國與馬來西亞文化的交流也是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學院要以研究曆史文獻為起點,以點帶面,在研究文獻基礎上參與實地調研,最後由面到體,多學科、寬領域、多層次的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和發展。
最後白麗芳副院長對劉教授的講座進行了總結,她認為,劉教授的學術分享是一次文化的盛宴,這些墨迹就像散落在民間的财富,應得到重視并加以整理和研究在捕捉到珍貴墨迹的同時,要從5W(where, who, when, what, why)角度深入探究,探尋墨迹背後更多的文化烙印,為中國與東盟文化的交流助力。
整個講座引經據典、妙趣橫生,全體師生受益匪淺,近兩個小時的交流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據悉,定居於吉隆坡的劉寶軍教授是當地著名華僑學者。1998年獲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社會學第二學士學位,後為馬來西亞大學人文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海外華人、華人回族穆斯林概論、發展、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社群等方面的研究。先後有17種華語,英語出版作品。部分也被翻譯成馬來語出版。 攝影、撰稿:2018級英語語言文學 李朋飛
劉寶軍教授在講座中
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