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院特邀答辯專家講座的第三場,2016年5月30日下午3點社科樓C115,上海大學馮奇教授作了題為《文化身份與中華典籍外譯——以< 三字經>英譯為例》的學術講座。陳鳴芬教授主持。
馮奇教授是中國教育語言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外文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大學英語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電化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翻譯》編委,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上海市學科評審專家。
講座一開始,馮教授闡述了對于文化身份的三種認識:源語文化身份、譯語文化身份及譯者文化身份,說明其獲得實現的方法,并着重強調如何保留并充分表達源語最突出的特征是文化身份實現的重要原則。
随後,馮教授又通過實例來簡單介紹《三字經》的重要特征:每行三字、韻體和經典,還有其翻譯的難點:詞長度、韻律和句子結構。他列舉出書中重要概念的翻譯對比,如《三字經》這個題目該音譯為San Tzu Ching還是該意譯為The Three Word Primer等等。
最後,馮教授列舉大量的例子來講解《三字經》中的譯本對比,主要對比了王寶童、翟裡斯及趙彥春的譯本。在分析趙彥春譯本的亮點時,同學們聽得幾度拍手叫絕。
現場問答環節中,馮教授介紹了自己對于開設《中華典籍翻譯》這門課程的理解,認為中華典籍翻譯是通過翻譯典籍,提高MTI學生翻譯的基本功和對翻譯作品的鑒賞能力。
馮教授同我校源遠流長,曾多次到訪,每次都能給師生們帶來不同的感受。講座中,馮教授幽默風趣的語言,獨到深刻的講解,為在座的師生們點燃了翻譯中華典籍盎然興趣的同時,也讓許多同學感歎“馮教授渾身都是戲”大呼過瘾。
撰稿:2015級英語口譯班管桐
攝影:2015級英語筆譯班陳世佩
陳鳴芬教授主持
馮奇教授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