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院特邀答辯專家講座的第二場,2016年5月27日下午3點社科樓C115,上海師範大學李照國教授作了題為《國學·人學·譯學—從< 黃帝内經>的翻譯談起》的學術講座。金瑩教授主持。
李照國教授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醫外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科技名詞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名詞術語國際标準化審定委員會委員,及上海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院長,主要從事中醫英語翻譯、教學和研究工作,教授中醫英語、中醫翻譯和高級翻譯等課程,先後出版研究專著二十餘部、譯著三十餘部,發表研究論文、雜感、散記和劄記數百篇。
李教授是國内譯界頗具影響力的大家。讓現場師生最為震撼的,是他對國家的拳拳赤子之心,和對國學的炙熱探究之心。
講座一開始,李教授就開門見山地提出國學和人學是中國人的立身之本,國學是我們傳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人學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它們能夠喚起我們深入骨髓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基因,特别是學外語的學生,對這兩個方面的學習尤為重要。
接着,李教授講述了自己為翻譯《黃帝内經》而求學的二十多年的經驗,并結合《黃帝内經》中的翻譯實例提出國學經典英譯的原汁原味隻是一種理想,如何能将原文中修辭方式再現于譯文中是一大難關。
最後,李教授為我們講述了自己在聯合國為“中醫”标準化翻譯鬥争五年後終獲成功的故事,表現了其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這種觸動在場每一個人内心深處的愛國熱情,足以區别以往的任何一場講座,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講座接近尾聲,李教授針對學生和老師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出耐心地回答。李教授認為做人最重要的是天人合一,天人相應。針對推薦國學書籍的問題,李教授提出學習國學之前,應當學好漢字。在學習方法方面,李教授提倡通百家,學習不應該局限于自己所學專業領域。對于如何正确理解國學典籍的問題,李教授認為不同的理解造就不同的流派,支持理解上的百花争鳴。
講座在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本次講座使外院師生受益匪淺,不僅使提升了國學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也喚起了大家對于民族精神的思考。
撰稿:2015級英語口譯班管桐
攝影:2015級英語筆譯班陳世佩
//www.hainanu.edu.cn
李照國教授講座現場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