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态 正文
    28 2022.11
【英語系一流本科專業暨課程建設】英語系舉行教學科研沙龍
日期:2022.11.28 點擊:

2022年11月22日下午,圍繞“一流本科專業暨本科課程”建設目标,英語系舉行了一場以“以教促研,挖掘教研潛力”為主題的教學科研沙龍。本次沙龍以線上形式進行,由王勇老師主持,英語系全體教師參加了本次教學科研研讨活動。

本次沙龍特别邀請劉素君、張玥、匡曉文和劉漢軍老師就其新近發表的科研論文或項目結項情況,分享他們在教學、課程開發建設、科研論文或項目研究方面的成果與經驗,旨在交流研讨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分享會上,劉素君老師首先回顧分享了自己摸索開展科研活動的經曆,特别強調了研究各級各類項目選題指南中相關提示信息的重要性,講述了自己申請項目的一些感想。結合近年國家社科、海南省社科等項目立項名錄,詳細解釋了如何抓取其中的關鍵詞與核心信息,拓展思考,挖掘具有價值的選題。接着,劉老師結合自己國社科基金項目的申報情況,利用申請書文件,針對性地解讀了其中的關鍵點,分享了自己申請過程的焦點内容以及撰寫思路,還專門分享了項目成員設置以及結項要求等方面的心得體會。然後,劉老師主要以商務英語談判這門課程為例,講述了申請校級金課的經曆,後續以編著作為成果申請到校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級,再以成果繼續申請海南省一流課程建設的過程,建議大家在日常教學中多多積累相關素材,要敢于嘗試,實現更大的進步和突破。

張玥老師分享了基于二元話語語法的現代漢語詞彙與句法現象研究,以漢語單音節副詞“都”為具體案例,結合豐富的現代漢語語料,利用定量統計工具等科學計量手段方法,探讨論證了副詞延伸現象、方位詞的一詞多義等核心研究議題。基于語言本體研究,張老師還結合個人學習研究經曆,參照近年來國家社科的方向性條目以及立項項目,進一步指明了語言本體研究中形态句法等重要方向,以及語篇互動、漢外教學中的指稱詞與副詞等的語義語用現象、語言曆時演化問題、跨語言類型學研究等,講述了該方向的廣泛應用前途。分享過程中,張老師還結合相應研究對象,提供了最新的參考文獻和相關語料資源,便于感興趣的老師參照借鑒。

匡曉文老師以三亞公共場所标識标牌調查為主,講述了自己将翻譯專業知識與具體社會語言應用現象相結合開展相關調研的經曆。結合自己前往三亞實地調查相關标識标牌中的所見所聞,從國家标準層面,總體評價了當地語言标牌英譯的較高規範程度,同時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圖形符号不符合标準規範要求的現象,以及英語拼寫、翻譯、排版、冗餘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和問題。結合一系列具體标識标牌案例,匡老師還解釋了翻譯實踐活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進而引出語言景觀的話題,建議海南國際自貿港相關标識标牌及專有名詞的英譯表述應該考慮外宣與接受的便捷性。最後,匡老師還分享了基于翻譯實踐調查可進一步加深研究的科研主題和方向,建議更多的關注海南本土文化的英譯實踐與傳播研究。

劉漢軍老師分享了省社科項目《大僑務觀引領下的東南亞僑務公共外交發展研究》的執行和結項經驗。劉老師指出,僑務工作向來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僑務工作對于團結海内外華僑華人,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海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擁有豐富的僑務資源,利用好這樣豐富的僑務資源對于推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海南的對外交流合作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為了增加對海南僑務公共外交發展的認知,更好地發揮僑務資源在海南新發展階段中的作用,本研究聚焦于東南亞的瓊籍華僑華人,探讨在新形勢下東南亞海南僑務公共外交的特點及發展路徑。在實踐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劉老師總結概括了海南進一步推進僑務公共外交的特點、優勢以及相應的對策建議。

據悉,依托國家一流本科課程“高級英語”(2020年)和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22年)建設基礎,英語系針對本系師生已舉行多場次研讨沙龍,旨在搭建系内師生交流學習平台,進一步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