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下午,日語系全體教師在社科樓C413召開了日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讨會。會議由日語系主任李明玲主持。
會議伊始,殷國梁老師就《日語閱讀I》的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向參會老師作了分享和說明。主要内容有:一,“建設目标”,即秉承“課程承載思政”和“思政寓于課程”的理念,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将正确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傳達給學生;二,“教學設計”,即優化課程設置,将思政内容貫穿于專業教育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标、授課計劃、培養方案、教案設計等各個方面,使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錘煉心志、涵養品行的過程,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三,“課程内容”,體現出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差異,又要顯示出思政教育的内涵,體現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等核心内容,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實施步驟”,即在備課環節注重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在授課環節發揮課程育人功能等。
其次,參加了暑期研修班的三位老師分享了學習的心得體會。李衛群老師分享了三個關鍵詞。一是“課程思政”,這是當前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詞彙,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各方面、各環節的一種實踐探索;二是“立德樹人”,這是課程思政的核心,也是日語專業的核心任務,辦好日語教育,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旗幟鮮明地将立德樹人作為日語教育的根本;三是“四有老師”,教師是課程思政的關鍵,要理解和重視,并主動有意識進行課程思政設計,以身示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發揮“學業導師”、“人生導師”的作用。朱峰老師認為思政就是“教書育人”中的“育人”,要把思政内容和課程内容結合起來,以前可能也無意識地思政過,但以後是要有意識地去增加這方面的内容。陳寶環老師說自從參加了暑期的課程思政培訓,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覺得專業課的課程思政特别難,但是在聽了其他老師關于閱讀、聽力、翻譯等課程的思政設計與實踐後,才發覺原來課程思政離我們也并不遙遠,甚至還可以從單詞的講解入手,備課時,多去尋找課程與思政内容相結合的點,避免讓學生覺得教條而産生厭煩情緒,即課程思政要做到“潤物細無聲”才會真正有效果。
幾位老師分享結束後,日語系全體教師圍繞課程思政建設這一高等教育的時代命題,展開了熱烈讨論。大家紛紛表示,将進一步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講話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曆史使命,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動腦筋,在學懂弄懂做實上下工夫,同時表示,将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加強思政建設,提高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使其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做出貢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文:殷國梁、李衛群;圖:李明玲;審:肖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