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态 正文
    13 2013.12
海南島吹來涼爽的挪威學術風——三場講座報道
日期:2013.12.13 點擊:

12月4日周三下午3時,來自挪威UiT 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 Campus Alta大學的Werner Bigell博士給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的師生做了一場題為Where Does It Mean? Landscape and Its Antonyms的講座。

白麗芳博士主持了本場講座。

講座圍繞landscape在不同語言中所包含的不同意思而展開。在巴基斯坦,landscape可以指被鄰國占領的土地;在俄國,landscape上覆蓋着大片的森林,蘊藏了大量的可待開采的資源,具有了很重要經濟地位;在中國,釣魚島也是landscape,但大家更關注的是它的軍事地位。

Werner Bigell博士還例舉了landscape相對的一些詞,如seascape、cityscape、moonscape但是沒有sunscape,因為-scape都是人類涉足的地方,或者人類能夠影響或改造的地方,但是太陽是無法靠近的。

白老師對講座做了精彩點評,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受益匪淺。

緊接着4點鐘,同行的Anne-Mette Bj?ru教授又給我們帶來了了一場題為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Art的精彩講座。

首先,Anne-Mette Bj?ru教授給我們講了一下挪威的特殊國情。在挪威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是沒有統一課本的,老師可以自由選擇上課的材料,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要确保每個學生都具備說英語或者寫英語的能力(be able to produce language),每個班級都是混合的,各個學生的基礎各不相同,老師要做到關心每一個學生。

雖然老師有選擇上課材料的自由,但是選什麼也是一個難題。Anne-Mette Bj?ru教授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從各種藝術品中尋找很好地教學素材。比如可以通過網絡、書籍、相冊、雜志等等找到各種可以用于教學的圖片和一些易于教學的小遊戲。如可以教一些最基礎色彩,然後一些幾何圖案,在然後可以是上面人物的心情。後面可以讓學生看着圖片講故事,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家庭照片,也可以拿學生自己拍的照片,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主動性。Anne-Mette Bj?ru教授強調語言是在用中學,這樣效果會更好。演講結束後學生們紛紛踴躍提問,都覺得意猶未盡。

兩天之後,即12月6日周五下午3時Werner Bigell博士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場題為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Use and Perception of Nature的講座。

陳傳顯老師主持了本場講座。

在講座開始,Werner Bigell博士帶大家走進了一百年前的歐洲,那時工業化進程如火如荼,大批人口湧向城市,進入工廠。工人們每天每周要工作六天,每天要工作十二小時。工作條件和居住條件都惡劣,很多人共住一間房子,而且沒有窗戶。工人們下班後就是喝酒賭博,很少走進自然。

工人們最終發起了生活革命(Life reform)和幸福運動(Happy movement),以此來改善工人們的惡劣處境。這些運動也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強烈訴求。

人們開始走進自然,享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參加戶外體育運動,多吃蔬菜,甚至有些人想擺脫衣服對人的束縛,開始出現了裸體運動。他們的宗旨就是享受陽光,享受自由。所以當你在德國看到别人裸體時,千萬不要帶着詫異的目光盯着人家看。在一些裸體公園和裸體沙灘,甚至會有一些标識來提醒大家,此地禁止穿戴衣服。

你會在心底産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在德國人他們喜歡陽光?”。其實這些現象背後都有其深沉的曆史原因和獨特的文化動機。我們必須追溯曆史才能找到答案。

在工業化之前白色皮膚被認為是高貴的,深色皮膚被認為是農民。但是工業化之後,白色皮膚被認為是不健康,是在工廠工作。深色皮膚被認為是有錢度假,可以曬太陽。

後來Werner Bigell博士舉了兩個例子,來解釋文化差異是如何影響人們對自然的感知和對自然的利用。

首先他以對人們對沙灘不同認知為例。對于沙灘,大家的一般印象是藍藍的天藍藍的海,人們三五成群地靜靜地躺在沙灘上享受陽光,盡情放松,享受自然。有一段時間,西班牙發生内戰,很多人逃到臨近的法國,這些難民就在沙灘上搭建帳篷,這時沙灘對于他們而言就是不衛生,缺水,沒有食物的代名詞。Werner Bigell博士還引用一位他的來之非洲的一個朋友的話“沙灘就是一個大的公共廁所”。在古巴人們很少下海遊泳,沙灘就是大家社交談話的地方,大家在沙灘上打球做遊戲。這兒沙灘就是咖啡館,要想聊天就去沙灘上聊。

其次他以“步行”為例,解釋了大家對和朋友一起“步行”的不同認識。在挪威山很陡峭,山路很窄,無法并行,人們走得很快,一走就是幾個小時,看看風景就再下來。在馬來西亞卻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情形,與朋友一起走主要是為了聊天,社交。在他們眼裡,挪威人的這種行為是無法理解的。在馬來西亞與朋友一起走要非常慢,而且最好能路過一些小吃攤,這樣可以邊吃,邊走,邊聊。重點還是聊。對他們而言沒有目的的行走是沒有意義的。在德國在森林休閑地走很正常,夜晚在野外露宿安全。但是在俄國卻不同,因為俄國森林廣袤無邊無際,裡面還會有熊和狼群出沒,很不安全。在巴勒斯坦情形又不相同,女人不準單獨行走,一定要和他的男人結伴而行,女性單獨一人進入森林更是不行,會被誤認為是去森林裡偷情或做一些不鬼的事情。

最後Werner Bigell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挪威人對于自然的看法。在他們看來自然才是真正的家,可以遠離城市,“失去自我”,在自然的懷抱你,你不在是教授、老師、部長、雇員,你就是你,隻是個背包客,甚至挪威人認為沒有惡劣的氣候,隻有不好的衣服。對他們而言,隻要衣服足夠保暖,就可以走進自然,親近自然。

Werner Bigell博士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就這一主題給在場師生做了近一個半小時的發言,演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每位師生都覺得深受啟迪,收益頗豐!

撰稿: 12級英語語言文學 弓廣兵

Werner Bigell博士

Anne-Mette Bj?ru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