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下午,複旦大學外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何剛強教授在社科群樓C115室為我院教師及研究生做了題為“翻譯能力面面觀”的講座。 何剛強教授是複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翻譯系創始人,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理事長、《上海翻譯》主編、全國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曾先後赴英國利茲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訪學。 講座開始,何教授首先對翻譯的從業者進行了分類,即:qualified translator, competent translator, excellent translator and master translator, 并指出,獲得翻譯學位或證書的譯者都可以稱為是“有資質的)(qualified),但大師(master)必須是學貫中西的鴻儒之士,隻有楊憲益、許淵沖等可稱得上大師的稱号。 接着,何教授分析了翻譯者所具備的種種知識或能力,包括語言能力、技巧運用、文化背景、語用知識和理論素養,其中語言能力包括漢語和英語兩種能力。他特别強調了中文功底,尤其是古漢語的文字學知識,即“小學”知識的重要性,因為翻譯者如果不具備必要的古漢語的積澱,在理解很多漢語表達時就會産生偏差,翻譯時必然是以訛傳訛;另外,如果古文功底先天不足,在英譯漢時語言必然缺乏凝練典雅。另外,何教授還通過生動的例子闡述了翻譯技巧、文化知識、語用知識和理論素養的重要性。 在提問環節,陳傳顯老師就譯者的職業素養、能力評估等問題與何教授進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座的同學就漢語言能力的培養問題請教了何教授,何教授結合自己學習和翻譯的實踐都一一耐心解答。最後何教授告誡大家,優秀的譯者不是靠課堂教學教出來的,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勤學苦練、不斷摸索而造就的。 何教授的講座風趣幽默,深入淺出,既高屋建瓴,又聯系實踐,既向聽衆展現了中華文字的精妙,又讓大家一窺英語文字的堂奧。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何剛強教授在講課.JPG
何剛強教授在講課.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