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态 正文
    16 2013.01
在心靈中播種——歐陽昱教授講座回顧
日期:2013.01.16 點擊:

每個民族、國家都有其特有的節日,或用以紀念,或用于傳承,或用于弘揚……這一次“聖誕節”與“講座”的巧遇不禁讓我們對“節日”産生了反思。是否能有屬于大學的莘莘學子,這個高等知識群體的專有節日呢?因為這個群體需要的,不是“中國化”的聖誕節、情人節,不是商家炒作的“光棍節”、“12.12末日節”,,而是能直指心靈、啟迪智慧、點燃求知之火的“精神節日”。不妨這樣看,在大學這神聖的知識殿堂,每一次專家、學者的講座,都是專屬于學子們的“精神節日”。這些節日後播撒于學子心靈中的種子,是如此充滿令人期許的力量!歐陽昱教授四次不同主題的講座,正是四次不同的“精神節日”,在海大學子的心中播下了五顔六色的種子、象征希望的種子。

2012年12月25日,西方的聖誕節,不知你是否收到了禮物?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的學生,幸運地收到了四份禮物。從12月25日至12月28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陳明芬院長、彭曉華副院長分别作為主持人,邀請澳洲知名作家、詩人、翻譯家歐陽昱先生客座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以漢英雙語為海大師生做了四場深刻、精彩的講座。

第一場講座《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及其他》。歐陽教授首先從諾貝爾獎文學獎談起。他将諾貝爾文學獎與世界衆多文學獎項進行了比較,如普利策獎、紐斯塔特獎、卡夫卡獎、澳大利亞最高文學獎等,讓聽衆對各個獎項的設立、獎金及評獎标準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歐陽教授開始談諾貝爾獎存在的問題,如評獎以歐洲為中心、語言歧視、制度歧視、種族歧視、政治因素影響等問題,引起了聽衆們的深刻思考。随後他談起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積極意義、可能的原因及作品特點。以莫言作品特點來說,戰略意識、極端意識、無度的想象、尊重女性、幽默、重口味皆切中要害,一語中的。其間歐陽教授提出“自我殖民”一詞,意指中國人在衆多領域的西方化,如染發、美白、歐式建築風格、服飾、名字、“中國化”的聖誕節,背後皆隐藏着人們意識中崇尚、追尋的價值标準,這種現象在文學上的表現即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而一些西方國家的“不哈諾(諾貝爾獎),而嘲諾”,“以黑為美”等價值取向皆與我們相異,不能不引起警惕。

第二場講座《Direct Translations: Images, Words, Poetry》。歐陽教授以如何用英語翻譯《論語》“未知生,焉知死”為引子,将聽衆們帶入到了翻譯的世界。首先是中國電影名的英譯。歐陽教授列舉了大量的例子,生動直觀地诠釋了“直譯法(順譯法)”的應用原則、變化及技巧。直譯的例子,如陳凱歌的Yellow Earth(《黃土地》)、姜文的Let The Bullets Fly(《讓子彈飛》)、李安的Drink Eat Man Woman(《飲食男女》),皆值得考究,尤其是英譯是否符合英文文法,a, an, the的使用,名字複數的表達(man與men, woman與women)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接下來歐陽教授講到漢譯英文電影名的一些方法,如Battelship譯為《超級戰艦》(半直譯),Mr. and Mrs. Smith台灣譯為《斯密夫決戰斯密妻》(音譯兼直譯)。其他譯法的例子還有增益式直譯或半直譯(A diamond is forever.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半直譯或“英半漢全”(moving mountains移山填海、in two minds三心二意、a heart of stone鐵石心腸)。歐陽老師也舉了一些幽默的直譯例子,如Hi, Baby (韋小寶)、Let Me Go (任我行)、Look Crazy (喬峰)、Let Me Touchtouch (容嬷嬷),觀之直教人忍俊不住。結合着設計精巧的例子,這些翻譯方法在聽衆心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也讓人更加深入地體驗到了翻譯的魅力。最後歐陽教授論說了直譯法在詩歌、書名上的應用,尤其以澳洲華人藝術家的作品為例,探讨了文字與藝術創作的關系,發人深省,真有振聾發聩之效。

第三場講座《Half Way Through: A Poetic, Bilingual Journey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内容如主題所述,主要關于歐陽昱教授在澳大利亞二十幾年生活的回顧和感悟。透過歐陽教授的眼睛,聽衆們對澳大利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如澳洲的地理、動植物、人們的戶外活動、土著的現狀等等。更主要的是,歐陽教授講述了自己寫詩、著書、教學等人生經曆,中間或詠讀其詩《澳小利亞》、John so english ,或播放澳洲電台對其詩集、小說的采訪,全面地将他的創作生活展示給聽衆。講座中亦談及華人藝術家在澳洲的生活,澳洲人對華人的歧視讓人大吃一驚,而現在仍明顯存在的“種族歧視”尤引人深思。

第四場講座《漂移中的藝術——談1989-2012年間海外大陸藝術家及藝術創作》。歐陽教授以如何讓生活靠近藝術開場,通過講述其親身經曆及分析衆多華人藝術家在澳洲的藝術創作之路,在聽衆心中打開了一扇藝術之窗。當我們了解到華人藝術家們在澳洲的作品取材、主題、創新及澳洲人對這些作品的态度、看法時,一種隐隐的、說不出來的感受在心中蔓延開來。

在四次演講的提問環節,歐陽教授高屋建瓴,将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展開,娓娓而談,博得學子們的熱烈掌聲。連續四場講座,可謂精彩紛呈、妙音繞梁。經過“精神節日”的洗禮,讓我們靜待那些播撒在心靈上的種子,發出嫩芽,茁壯成長!

文:姚鐵斌//www.hainanu.edu.cn

歐陽昱教授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