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态 正文
    18 2016.04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南冥壇席”第七場學術沙龍成功開講
日期:2016.04.18 點擊:

2016年4月12日下午3時,社科樓C312迎來了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南冥壇席”第七場學術沙龍。本場沙龍的主題是“外宣翻譯中的譯者能動性”,由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副教授馮軍博士主講,楊國良教授主持。衆多翻譯愛好者慕名而來,共同交流心得體會。

沙龍伊始,馮軍博士就指出,譯者已從“工具、原作的仆人”等舊角色,轉變為“文本操縱與改寫”、“兩種文化協調者”等新角色,強調翻譯亟需“發揮譯者能動性”。馮博士提出,外宣翻譯的困難主要受制于原文質量、外語表達、思維模式差異和文化障礙四個方面,認為外宣翻譯(漢譯英)應明确翻譯目的,考慮文化接受性,才能保證譯文的可行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外宣材料,他以具體案例,解釋了“為什麼譯、譯什麼和怎麼譯”的問題,探讨了譯者在詞、句、篇章層面上的能動性。針對不同文本的翻譯,馮博士進一步指出,呼喚型文本的英譯并非“照單全譯”,具體應以名稱翻譯、典型介紹和産品廣告舉例說明為主。信息型文本的翻譯則要保證信息的準确性,考慮讀者的可接受度及反應。而表達型文本的譯作則應努力契合原文風格,體現作者立場,還原邏輯内涵,同時根據文體特征,确保表達簡潔、多樣和流暢。

在沙龍交流環節,梁鮮教授鑒于目前海南省外宣翻譯的現狀,建議馮軍博士與各大高校及企業合作,規範其英文表達,真正實現對外宣傳交流的目的。周晨陽老師針對翻譯目的、譯出邏輯内涵和表達效果等問題,表達了類似的感受。邢宏教授就“對外宣傳”的廣義與俠義所指問題,與馮博士進行了深入探讨。楊國良教授借用《聖經》不同語種譯本的風格迥異問題,否認了《聖經》譯本未發揮譯者能動性的論調。李曠遠老師提出譯者能動性的限度問題。對此,馮博士認為,譯者不是為了“能動”而“能動”,而應本着“忠實于原文”的原則,盡量确保譯文的受衆接受并理解。林旭老師以外譯孔子學院年審報告為例,認為中譯英時應剔除政治敏感類信息,方可達到對外宣傳的效果。黃丹英老師借由翻譯問題,提出英文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認為教學内容與實際所需知識不匹配,造成資源浪費,需做出相應改革。最後,楊國良教授對馮博士的實戰經驗進行總結概括,認為做好翻譯必不可少的是責任擔當,深度理解,勤于查證,合理增補删減,應以受衆為導向,發揮譯者能動性。

整場沙龍學術氣息濃厚,主講人以多種翻譯實例,探讨了漢語外宣材料英譯時,譯者如何忠實于原文,又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從而達到對外宣傳的目的。與會者積極參與,熱烈探讨,意猶未盡。兩小時的交流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大家共同期待第八場學術沙龍的精彩開講。撰稿:2015級英語口譯王旭

攝影:2015級英語筆譯陳世佩

沙龍現場1

沙龍現場2

沙龍現場3

沙龍現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