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号下午7:30分,社科樓C412如期迎來了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第二期“東坡語言學沙龍”。本期沙龍由來自16級和17級英語語言文學的朱小茜和李韻秋兩位同學主講,由陳傳平同學主持。參與本期沙龍指導與點評的外院老師有:白麗芳副教授,王勇副教授和張瑛博士。
首先,主持人陳傳平對各位導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随後,李韻秋和朱小茜同學分别向大家呈現了她們精心準備,豐富精彩的研究彙報。李韻秋同學圍繞“救火-成因的動詞體态及緻使結構”這一選題展開陳述,嘗試運用認知語義學的體及緻使結構結理論對“救火”“養病”“搶險”等形義不匹配的語言現象進行闡述,并輔以動詞體态圖式和收集到的語料對形義不匹配的動賓構式進行了分析說明。朱小茜同學則帶來了以生态教學法為研究主題的實證性研究彙報,通過簡明的文獻綜述指出以往相關研究在方法,對象等方面的不足之處,提出她将更加重視多元化的研究範式,更加具體化、綜合化的研究對象,即:從生态教學法視角,探讨經濟,社會,社會等因素對課堂教學實踐的影響,關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法使用情況。
在自由發言讨論環節,同學們及導師們都對彙報内容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疑問,并就彙報中所出現的理論原理,研究方法,問卷設計與調查等方面展開了細緻的讨論和理論闡釋。導師們交流了看法,在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同時,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例如:白麗芳老師提出教學實證性研究,應提前進行實地調查,了解相關政策性教學文件及其自上而下的執行力度,以便更好地确立研究依據和研究方式,讓研究富有指導性意義。另外在文獻終述方面應注重主次之分,突出研究視角。王勇老師對體及緻使結構結理論進行了生動形象的闡釋,對研究選題中出現的名不符實的标題加以指正,并指出應注意區分實證研究中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和混合性。張瑛老師則指出任何研究都應對出現的問題和現象加以總結歸類,以盡可能尋求理論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在實證性教學研究亦可從語言政策角度,思考研究的方向及其指導意義。
整場沙龍,充滿着濃厚的學術氣氛,讓人意猶未盡。兩位主講人的的精彩報告,點燃了在場研究生們的學術熱情;導師們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引發了許多學術上的思考,也激發了研究生們的學習熱情。最後,主持人對本次沙龍進行了總結,并宣告本次活動圓滿結束。讓我們共同期待第三期“東坡語言學沙龍”吧!
(文:16英語語言文學陳傳平;圖:16英語語言文學肖景俪)
沙龍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