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正文
    01 2021.10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南冥壇席”第一百零四期學術沙龍成功開講
日期:2021.10.01 點擊:

9月29日晚,外交學院英語系教授,察哈爾學會文化與和平委員會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武波教授應學院邀請,在社科樓C312為我院師生做了一場題為“翻譯中國—内容、原則及方法”的講座。講座由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副院長楊婕主持。

教授以古老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破題,引經據典,通過《周易》和中華文化五千年曆史大數據向同學們闡明了想要翻譯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就不能脫離中華文化的内涵,隻有中華傳統文化才是最寶貴的戰略内涵。教授指出,與西方文化相比,中國文化亦有三位一體說:道統世界觀和合方法論和禮教可持續以往,我們過多強調中國的方法論,相對忽視中國人的世界觀與傳統禮教,這應該加以糾正。

      當一個中國文化傳播者透徹了解了中國文化真谛,随之而來的就是如何準确傳譯的問題。武波教授指出,中國文化“走出去”,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拿一個雞蛋作比喻:第一,蛋黃代表以四書五經為核心的中國的文化經典,這裡是中國文化最為獨特的部分,包括中國人的世界觀。《大學》中有三綱八目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庸》裡面有三達德五達道知、仁、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些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濃縮。第二,蛋清代表向世界說明中國所涉及的翻譯理論與傳播思想。武波教授強調的翻譯及傳播理論是:迻文譯化“迻文”指翻譯語言文字,“譯化”指傳播教化。第三,蛋殼代表向世界說明中國所應采用的翻譯技巧與手段,例如直譯與意譯、 增譯與省譯、歸化與異化等等。總之,蛋黃、蛋清和蛋殼這三個同心圓,代表了向世界說明中國所要處理好的三個大問題,即“道”、“法”、“術”三者如何統籌兼顧,并整體協調地展示給全世界。

最後,楊婕副院長對武波教授的講座表示感謝,并就講座内容做了簡單的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的文化是在五千年的河流中沒有斷流的文化。所以我們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人才,最首要的就是理解中國文化,不能空喊“走出去”的口号,而是要尋找方法,即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圖/文:21級日語筆郝怡然;審核:許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