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名譽院長、譯審、博士生導師陳多友教授應學院邀請,為我院師生呈現題為“東北亞漢字文化的源與流”的講座。本場講座由楊帆教授主持,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吸引了學院衆多師生踴躍參與。

陳教授首先指出讀書人是思想文化傳承的主體,應認清自己的職責和使命,而漢字是人文交流、學術活動中的保障和條件,漢字文化由黃河、長江兩域及周邊地區發源而來,以中國人口遷徙、民族融合、文明傳播為意志半徑,形成了廣袤堅實的文化實體——漢字文化圈,回首曆史有許多語言文化都如昙花一現,如印第安文化、腓尼基文化等,唯有漢字文化源遠流長,享譽世界,陳教授順勢引出了本場講座的主題——東北亞漢字文化的源與流。

陳教授從六個角度切入全面介紹了東北亞漢字文化,包括漢字在東亞的地位、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漢字文化圈的衰退削弱、漢字地位的複興、海峽兩岸環繞漢字之争、漢字發展展望。陳教授基于古今中外的曆史文化對比,剖析衆多哲學家的思想,引用各領域大師的觀點,論證了語言是民族的血液,是人類發展的強大推力,更是曆史文明的永恒載體。
陳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圖文并茂,從河圖洛書和九宮圖的妙處娓娓道來,指出其是漢字構建的思想文化體系,結合個人學生時代及訪學他國的經曆,強調漢字文化對于東亞其他國家的影響和地位,指出東北亞文化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由此呼籲大家堅定文化自覺、自信,努力提升中國話語權。

同時,陳教授也表達了對于當下漢字棄用、限用與文化圈衰退削弱的擔憂,警示同學們當前一些國家正以“價值觀外交”對中國文化施行打壓與抹黑,鼓勵同學們作為中國當代新青年,應研讀中華經典,提升自身文化底蘊,利用自己所學和國際交流渠道,積極向世界發聲,以中國人的身份講述世界故事。

在交流問答環節,陳教授耐心地為師生解答了有關漢字文化發展阻力、如何發揚漢字文化等問題;其他老師也暢談了講座讓她們再次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外語學習也受益匪淺。講座最後,楊帆教授對本次講座作總結發言,她對陳教授的精彩講座表示誠摯感謝,鼓勵同學們與陳教授進一步的交流與學習。(圖/文:21級英語筆譯孫衍程;審核:許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