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正文
    08 2017.12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南冥壇席”第三十二期學術沙龍成功開講
日期:2017.12.08 點擊:

2017年12月7日下午三點,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南冥壇席”第三十二期學術沙龍在社科樓C115成功舉辦。本次沙龍主講人為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劉寶軍教授,主題為“馬來西亞語言文化的特點”,由白麗芳副院長主持,沙龍吸引了包括金山院長在内的多名教師及諸多研究生、本科生的積極參與。

劉寶軍教授祖籍為中國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87年畢業于西北師範大學,獲中國文學學士學位。1989年旅居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留學先後獲雙學士學位和教育碩士,博士畢業于馬來亞大學。現為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教授、客座作家、研究專家。曾擔任世界馬來人友好協會中華分會長、出版《黃河東流去》、《中國穆斯林一瞥》等多部作品。劉教授精通漢語、馬來語和英語,他把向世界宣傳中國穆斯林文化視作的一項神聖職責,身體力行地向世界傳播華人的故事。

劉寶軍教授的講座從馬來西亞的人口變化到馬來文的發展和曆史概況,生動展示了一幅幅馬來西亞曆史發展變遷的畫卷。劉教授首先介紹了作為官方語言的馬來語的特點及與梵語、阿拉伯語、英語、漢語間的淵源,分析了馬來西亞英語(Manglish)的句法特征,闡釋了馬來西亞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相互交融。他結合自己在馬來的求學習經曆,展示了馬來式英語、馬來語、以及中國各地方言的發音特征,精彩風趣的模仿赢得了現場陣陣熱烈的掌聲。劉教授指出,馬來西亞擁有多元的民族和多元的語言及文化,殖民、宗教、外來語等都對馬來文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馬來西亞有馬來人、印度人、華人;語言有華語(普通話、福建話、廣東話、海南話等),馬來語、印度語、英語等,展現了各民族間的互相包容,共同交流,為多元文化和諧共生提供了一個典範,對世界不同民族的和平相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最後,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在場的聽衆,學習外語的同時不能忘記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漢語和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是我們民族的根,隻有根深,才能葉茂。

在交流環節,洪小麗老師就英語的多元化趨勢對口譯的影響、海南文化與馬來文化的想通之處與劉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金山院長就馬來語課程的開設和相關研究請教了劉教授;黃榮波老師、劉漢軍老師則分别與劉教授探讨了三亞回族與馬來西亞回族之間的曆史淵源及廣西人下南洋的曆史。在座的同學就學習外國文化與了解中國文化的關系、外語學習的短期目的與長期影響等問題請教了劉教授,劉教授都一一耐心作答。

最後白麗芳副院長總結了劉教授的講座的三點啟示:(一)和平相處、和諧共生是不同民族的共同追求,不同文化在交融的同時可以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二)語言的使用意味着身份的認同,我們要用包容的胸懷去學習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文化,做到入境問俗、入鄉随俗,隻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三)民族的文化是我們身份的标志,隻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真正發出自己的聲音,赢得世界的尊重;人雲亦雲、邯鄲學步隻會成為笑柄。

整場沙龍信息量大、語料豐富;視野開闊,互動頻繁;既有嚴肅的思考,又有鮮活的實例,讓在場的師生都受益匪淺。交流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大家共同期待第三十三期學術沙龍精彩開講。 攝影、撰稿:2017級英語筆譯碩士 張靖//www.hainanu.edu.cn

劉寶軍教授在講座中

//www.hainanu.edu.cn

現場互動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