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下午3點30分,第51期南冥壇席學術沙龍在在社科樓C115會議室如期開講。 複旦大學徐靜波教授應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邀請,為我院師生做了題為《“東亞文化圈”的實像與虛像》的專題講座。講座由日語系殷國梁博士主持。
首先,徐靜波教授介紹了“東亞文化圈”這一概念:由韓國學者、早稻田大學教授李成市明确提出的 “東亞文化圈”的核心包括農耕文明、儒家思想以及部分的道家思想、漢譯或部分中國化的佛教、漢字和漢文、以律令制為代表的政治法律體系以及大部分起源于中國的藝術。接着,徐教授從朝鮮、日本、越南、琉球四個方面闡述了東亞大陸文化向東部南面的傳播過程。他指出,進入近代以後,由于民族意識的覺醒和中國近代的衰弱,中國在東亞各個國家的影響力逐漸下降,“東亞文化圈”漸趨瓦解。最後,徐教授對“東亞文化圈”的現狀與未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東亞文化圈”的部分價值在進入近現代社會後漸漸與今天的社會乖離,其部分的衰敗和淘汰是時代變化的結果。對東亞國家而言,東亞傳統文化也許能成為一個維系彼此的人文紐帶。如何最大程度活用儒學和佛教這一文化資源,通過各種新的傳媒形式和人文交流來喚醒東亞各國民衆的曆史記憶,并以此拉近各國民衆的文化情感,是我們開展與東亞鄰國人文交流的一個基點。
在提問環節,師生們從漢語文化圈的新要素、中日發展的區别以及南亞是否存在以印度為中心的南亞文化圈等問題現場請教徐教授,徐教授均耐心解答。
據悉,徐靜波教授是複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領域為中日文化關系、中日文化比較。著作有《東風從西邊吹來——中華文化在日本》、《近代日本文化人與上海1923-1946》、《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種形态》等8種,譯著有《白河夜船》、《蹇蹇錄》等16種,編著有《日本曆史與文化研究》等12種。另有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1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各期刊全文轉載。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曾在京都大學、神戶大學等多所大學擔任招聘教授。
攝影、撰稿:2018級英語英語筆譯 王心怡
徐靜波教授在講座中
徐靜波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