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二級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典籍英譯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詩歌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張保紅教授應學院的邀請,為我院師生做“譯者行為跨藝術探索”為題的精彩講座。講座由馮軍副教授主持,學院衆多師生踴躍參加。

張教授從譯者的意志、身份、藝術養成以及藝術追求等方面,對譯者在翻譯中融彙跨藝術因子的特色與效果,聞發譯者翻譯過程的跨藝術認知機制,創新翻譯跨藝術研究的手段與方法,對翻譯不僅僅是雙語轉換的藝術,還是跨藝術轉換的藝術這一觀點進行了詳細闡述。
張教授首先表示,從語際翻譯角度研究譯者行為的功用、價值與意義較為多見,而從跨藝術翻譯角度對此進行探讨似不多見。琴棋書畫、說學逗唱都能為翻譯所用,有藝術方面體會或認知,投射到翻譯實踐中也會有增色和加分。其次,張教授展示了許淵沖等著名翻譯大家的翻譯作品,結合具體翻譯詳細講述了符際翻譯與語際翻譯的選擇性互動,翻譯研究的譯者轉向、審美研究,譯者的意志對翻譯的影響,以及跨藝術翻譯實踐或研究的方向。接着,張教授以龐德、王紅公(K. Rexroth)等人的成長經曆為例,展示了譯者的藝術養成對翻譯實踐的重要性;譯者藝術養成的主要途徑和譯者藝術意識投射于譯文的四種形态;以及譯者的身份、個性與藝術傳統對翻譯的影響。最後,張教授也進行了譯者行為與跨藝術翻譯批評,并表示翻譯不僅是語言轉換的藝術,還是跨藝術轉換的藝術,是多媒介跨藝術綜合傳播的藝術。
答疑環節,張教授就文學翻譯評判标準、科技翻譯挑戰人工、如何平衡應試和翻譯能力綜合能力等問題給出詳細解答。最後,馮軍副教授對本次講座作總結發言,對張保紅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誠摯感謝,并提出進一步交流學習的邀請與期待。(圖/文:21級英語筆譯李昀璟;審核:許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