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正文
    25 2018.09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南冥壇席”第四十六期學術沙龍成功開講
日期:2018.09.25 點擊:

2018年9月20日下午3點30分,“南冥壇席”第四十六期學術沙龍在社科樓C115如期開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張繼焦教授應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邀請,為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30年來在國内外的經濟社會調查經曆》的講座。講座由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金山院長主持,我院部分教師及全體18級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張教授介紹了三十多年來自己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并且在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做民族志研究的經曆。他指出,實地調研充滿艱辛,面對調查地區居民的隔閡與防備,需要和當地居民打成一片,隻有親和待人才能使調研順利進行。他發表的第一個移民研究課題是《外出打工者對其家庭和社區的影響一一以貴州為例》,并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他專攻城市移民,于2004年出版了城市流動少數民族的專著《城市的适應——遷移者的就業與創業》,探讨了改革開放以來遷移就業者和創業者的“城市适應模式”,分析他們如何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适應城市生活。随後,張教授介紹了他所發表的一系列都市和企業人類學的相關研究,他提出中國正處于一個經濟社會結構的全面轉型期,而新一輪的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将促使我們主動去思考和探索;中國的研究不能隻停留在悲情的事實描寫或憤青式的批評階段,必須理解經濟結構發展的原理。在觀察中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的問題上,他提出了一對新概念:“傘式社會”和“蜂窩式社會”,前者用于觀察“官方”主導的資源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後者揭示 “普通老百姓”自我開展的資源配置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在提問環節,師生們就不同學科研究方法的差異及如何設計調研課題等問題請教了張教授,他認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有其共性,要做到分工明确、精準選題、反複論證、建立好個人的學術網絡,關注學科交叉,最終将研究成果通俗化,向大衆推廣,服務社會。

據悉,張繼焦教授是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族研究團體聯合會副會長。涉獵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民族學、企業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重點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到目前為止,發表中文文章200多篇,出版中文專著、譯著等26部;用英文、日文、法文等三種外文發表論文10多篇,出版論著4本。曾訪問過33個國家和地區,是一位國際型學者。 (攝影、撰稿:2018級文學碩士 方慧琴)

張繼焦教授在講座中

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