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正文
    27 2018.03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南冥壇席”學術沙龍第三十八期預告---語法中弱特征[+處所]的激活過程與激活成分
日期:2018.03.27 點擊:

主講:徐 傑教授

主持:徐貝貝博士

時間:2018年4月2日15:30分

地點:社科樓C115

主講人簡介:

徐傑,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講座教授。碩士畢業于美國夏威夷大學東亞比較語言學專業,博士畢業于美國馬裡蘭大學語言學專業,目前任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國際漢語教育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語言學理論,語言習得與語言教育,漢語語法學方面的研究。曾主持過多項國内外科學研究項目,在國内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出版有Formal Aspects of Chinese Grammar、Sentence Head and Sentence Structure、 《多視角語法比較研究》、《漢語描寫語法十論》、《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等著作多部。

内容簡介:

多數指人和指物的名詞性成分都有一個表示處所的弱特征“[+L]”,該項弱特征需要得到适當的激活才能順利參與語法活動,發揮其潛在的語法效能。這一特征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激活機制。講座讨論弱特征激活機制的跨語言系統性差異及其理論意義。在此理論框架下,我們将現代漢語中“桌子旁”和“老王這兒”等廣受關注的“名詞性成分 + 處所成分”以及“在沙發上睡覺” 和“在大槐樹下納涼”所謂的“框式介詞結構”這兩類漢語中常見而英語類語言所沒有的現象進行通盤考慮和重新解釋,認為這一現象正是弱特征“[+L]”在漢語中的激活機制發揮作用所帶來的部分衍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