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張廣翔 教授
主持:呂卉 副教授
時間:2018年10月12日15:30分
地點:社科群樓C115
講座提要:
19世紀俄國農民生活在村社制度下,該制度長期延續的原因包括:自然—氣候因素從根本上促成了村社的興起與延續;土地重分制度保證了農民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幫助和互助傳統化解了單個農民面臨的難題;村社社會結構和職能的二重性使其善于靈活地應對社會、經濟的變化;村社的民主原則和集體主義精神對農民的感召力很強;社會輿論的力量使農民時時遵守傳統道德與傳統行為規範。村社制度構成了俄國社會制度的基礎,對俄國曆史産生了深遠影響?。
講座人簡介:
張廣翔,男,史學博士,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俄羅斯東歐史學會副會長,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創新人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一般項目5項。研究方向為俄國史,在《曆史研究》等CSSCI雜志上發表172篇論文和 66篇譯文,其中12篇論文和16篇譯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5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在俄羅斯權威史學雜志《俄羅斯曆史》發表論文1篇。出版專著2部,譯著8部。